5月26日,我校名师,海曙区作家协会主席赵淑萍的作品研讨会在南苑饭店举行。此次研讨会由宁波市文联主办。研讨会既有来自中国作家协会、中国微型小说学会、浙江省作家协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,也有来自《文艺报》《文学报》《故事会》《微型小说选刊》《小小说选刊》《安徽文学》《宁波日报》等刊物媒体的主编、编辑,还有本地的文学爱好者,大家汇聚一堂,畅所欲言。我校副书记、副校长丁振华出席研讨会。
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赵淑萍的微型小说集《十里红妆》以及近期微型小说作品展开,大家就赵淑萍微型小说的艺术特色,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析。特别就《十里红妆》作品集中60篇微型小说进行了重点探讨。大家认为,赵淑萍的微型小说作品,题材广泛,有红尘情缘和人间挚爱;有乡土记忆和城市故事;也有古典传奇和当代趣话。其创作手法立足现实展开丰富的遐想,传统叙事中力求突破,以丰满的细节和凝练优美的笔墨,构筑了一条吴越地域各色人物的长廊,在沧桑曲折中展现人性之光。
“看了赵淑萍的《十里红妆》,我不仅是好奇,而且感到惊奇。”宁波市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葛瑞康从一个读者的角度,分享了自己阅读赵淑萍作品的感触,他说,“这么多故事,她始终用一个字串起来,那就是‘花’,有梨花、桂花、牵牛花,还有旗袍裙子的碎花,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,她的作品是人间情感的集聚,包括夫妻、子女、病友、同事等,值得品味。”
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、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、原《文艺报》总编梁鸿鹰认为:“赵淑萍的小说,有一种很鲜明的特色,那就是人性。其实不管小说长短,都是一种文学体裁,文学即人学,就是要聚焦人性。赵淑萍的小说人物塑造是多样化的,如《客轿》塑造了一个吝啬的财主形象,《种花的男人》则是从种花到救人,写到人性之美。当然,除此之外,赵淑萍还塑造了许多手艺人形象。这使
她的人物呈现多样化的形态。”关于微型小说这一文体,梁鸿鹰认为:“在快节奏的当下,就读者需求而言,微型小说有其自身优势,更精短、更尖锐、更具传播力度。微型小说的创作应该得到更大的关注,这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。”
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、原《小说选刊》副主编李晓东则从四个方面,分析了赵淑萍的创作特色,他说:“作为宁波微型小说的领军人物,赵淑萍的创作,逐步显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她的作品大都围绕着人情人性来写,并以此来塑造人物;二是她的作品中,表现了对生活的深沉的热爱,一些细节的处理,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的细致;三是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,其风物呈现吴越独特的风貌;四是注重小说的故事情节的推进,不仅情节的进展一波三折,而且笔墨具有节奏感。”
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、《故事会》杂志社社长、主编夏一鸣,则主要分析了赵淑萍小说创作中的情感色彩,他认为,赵淑萍的微型小说作品“以情见长”,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“纸短情长”的艺术特色,其作品呈现出包括亲缘情感、地缘情感、神缘情感、业缘情感及物缘情感在内的“五缘情感”。 赵淑萍的作品,就是以情感逻辑为其内在的运行机理,通过语言媒介、情节推进以及人物性情的表征,进一步发掘广泛意义上的人的内在的、内化的人性伦理。我们一直说微型小说是“小中见大”的艺术,赵淑萍的包括《客轿》《梅花尼》等在内的诸多文本,可以说提供了相当好的样本。
《文学报》主编、著名作家陆梅则从小说创作的叙述密度分析了赵淑萍作品的特色。她认为,作为一种小体量的叙事文体,包括情感密度、事件密度等因素都决定了这一文体能够给人以较为集中、强烈的阅读感触。赵淑萍的作品,其叙述密度张弛有度,情感密度演绎适度,显示了一位女性作家的才情感情,《弹花匠和他的女人》讲述了一位弹花匠和江南女子莲莲的优美爱情故事,《游春图》把古今时空、现实与想象的世界融汇于一体,这些作品都以较为妥当的叙述密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赵淑萍文学上的启蒙老师,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、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方卫平,则通过近年来创作境况,较为详细地梳理了赵淑萍的创作成长过程,他认为,赵淑萍的文学创作的气质和面貌,与她早年的阅读和生活是有相当大的关系。是个人刻苦修炼的结果。
宁波微型小说作家的代表谢志强,则以赵淑萍的小周村系列微型小说为样本进行了评析,他认为,赵淑萍的这些微型小说是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气息的乡村叙事,有现实感,还有历史感。刻画一个个小人物,对个人身世、命运的追溯,很自然地牵扯出“历史”。由系列微型小说的点构成的线,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,勾勒出一组有时间印记的人物影像。
会上,其他专家也结合自己编发稿件时,赵淑萍相关篇什中的代表性作品,从各自角度进行了阐述。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、《微型小说选刊》主编张越,从历年来刊物上赵淑萍的作品谈起,对包括赵淑萍在内的宁波籍微型小说作家进行了点评;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秘书长、《故事会》杂志社副主编高健则结合赵淑萍作品篇目,从微型小说文体的美学特征这一视角,分析了赵淑萍作品的语言运用的诗化美、人物塑造的个性美、地域特色的空间美等艺术特色;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,《小小说选刊》《百花园》总编秦俑,结合近年来赵淑萍创作情况,从由实到虚、由内到外、由情致人、由简到繁阐述了作家的艺术特色;《安徽文学》编辑张琳则从刊物发表的并获得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的作品《弹花匠和他的女人》等,分析了赵淑萍作品的艺术特色。
赵淑萍对各位专家的评析表示感谢,她表示,自己一定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,更多地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,关注山乡巨变和艺术乡建,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各位专家老师的厚爱。
研讨会由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、宁大教授南志刚主持。研讨会上,我校副书记、副校长丁振华和宁波市海曙区文联党组书记、副主席陈建东分别介绍了赵淑萍老师的创作以及教学工作、海曙作协组织工作等情况,对各地专家对赵淑萍作品的精彩评析表示感谢。
相关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