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5日,《宁波日报》四明周刊文化视点整版刊登了我校赵淑萍、李婷老师撰写的《传播非遗之美 保存城市记忆》一文。
去年7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社区学习中心(CLC)能力建设项目第二期子项目开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,我校的《非遗教育与非遗开发融合实验》顺利开题。
开题以来,我校已经在全市内外建立12个实验点,同时聘请9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为领雁人。他们中,有梅花奖得主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甬剧领军人物王锦文,有竹编技艺的省级传承人叶良康、市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魏晓红等。非遗传承、展示和开发利用蓬勃开展,风生水起。2023年宁波市暨江北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现场,我校制作的非遗专题展示版块受到与会领导和人员的一致好评。我校组织征集非遗社区教育资源,各区县(市)社区学院、成人学校等单位踊跃参与,共征集非遗社区教育资源52项,其中“优秀案例”资源17项、“优秀课程”资源15项、“优秀传承人”资源20个。我校还成功举办了“传承 教育 传播——滨海宁波与海洋非遗的交响”研讨会,此外非遗教育普及活动也深受欢迎,如和高桥社区、春悦社区等联合举办非遗体验活动、和鄞州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举办“非遗传承 书香宁波”活动等。
这次,终身教育处专门对子项目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、梳理,并由两位老师执笔,形成文字稿。文章被《宁波日报》录用刊登,同时,甬派也发布了此文。“我们一定要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”“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文化艺术遗产”……引发了广大读者的普遍共鸣。
链接:宁波日报